The site is currently under configuration

Will be available soon......

《云际》第十三期新刊发布|数智时代的东亚高等教育观察

2025.09.30

1280X1280.JPEG


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呈群体性突破之势,推动AI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迈进的同时,也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引发深刻变革。这其中,东亚国家正在做出哪些回应?面对全球共同追寻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联合推出全新一期《云际》,通过多元视角与丰富案例,从政策前沿、校企实践到专家洞察,多维度呈现东亚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应用与产学融合中的创新成果。


亮点速递


政策前沿

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进程中,东亚地区展现出独特的样本价值。各国虽在发展水平、经济体量与人才结构上不尽相同,却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观察单元——既有中日韩等国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实践,也有蒙古等国积极探索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本期通过梳理区域与院校政策,希望为不同教育机构点亮方向,也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提供多元参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开篇在《东亚的数字化飞跃:高等教育转型的区域综合报告》中指出,东亚国家的转型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颇具前瞻性的政策布局。中国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101计划”等政策为牵引,统筹战略蓝图、技术投入、校企协同与学科建设,形成数字化转型合力;日本以“超智能社会”为愿景,依托《人工智能战略》、《人工智能促进法》等政策,将本土化AI人才培养融入社会课题与公共福祉解决方案;韩国通过《人工智能发展与信任基础创建法》等政策,明确AI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产业需求导向;蒙古国则以“2050愿景”和“数字国家”战略为契机,结合长期规划、短期项目与全球资源,探索跨越数字鸿沟的发展路径。


校企实践

《云际》作为连接全球伙伴的知识平台,始终致力于推动思想交流、展示前沿实践。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重塑,不止体现在政策与技术层面的更新,更带来了教育生态的系统性变革。


本期《云际》对话蒙古科技大学开放教育研究所教授,探讨该校实施的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高校教师数字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微证书项目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赋能教育工作者,推动人工智能课程的本地化、情景化及全国推广。南方科技大学刘江教授及其领导的智能医疗影像处理团队,基于“AI+学科”融合教学与技术应用,结合在医学和教育领域的AI融合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出并发展了“教育智能”,启发读者重新思考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教育科技企业也在积极推动产学研创新融合,践行更大的社会与全球责任。保信集团打造“产教城”三位一体模式,深度融合教育、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凸显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网龙公司则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教育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本地高校共建“AI+教育”生态,并将实践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全球教育公平与共享。


专家洞见

在观察政策与实践发展的同时,本期《云际》也汇聚了知名学者的深邃思考。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院长提出,应以“数字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聚焦“绿色智能人才”培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高校构建“智能融合、绿色践行”的一流体系。


视野转向全球,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起草工作组成员深入解析了这一风险导向型监管框架对教育与人工智能结合中的规范作用及其“一刀切”式局限,并由此为欧盟以外地区的高等教育领导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探索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治理模式的新视角。


数据图说

本期《云际》特别增设数据插页,以直观、风趣的方式呈现东亚地区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趋势。数据表明,凭借快速的经济增长、全球化进程和技术创新动力,东亚各国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已取得显著成就,这也使得东亚模式为全球教育转型提供借鉴与启示。


1111.JPEG


2222.JPEG


新刊文章将陆续通过创新中心官网及社交媒体陆续发布,欢迎读者阅读与探讨。


感谢您对《云际》的持续支持。愿本期内容能为您带来启发,更盼望汇聚您的智慧,让我们共同推动构建AI时代更加开放、包容的高等教育生态。


关于《云际》


创新中心旗舰刊物《云际》旨在搭建联通全球高等教育相关方的交流平台。刊物名称“云际”寓意为“没有边界的知识连接者”,通过连接教育领导者来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依托全球专家智库网络,《云际》分享了前沿知识、项目动态、本土化案例、专家洞察、数据与最佳实践,促进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和研究。《云际》具有联合国官方六语版本,往期刊物涵盖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大学教师能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微证书、人工智能等主题。